查看原文
其他

论装逼,我只服郑板桥

人生不长,需要懂点艺术,关注020,持续接收好文章



郑板桥,原名郑燮,清代文人画家,以画“竹、兰、石”见长,兼工书法诗词,号称“诗书画三绝”。


虽然很少有人能完整背出他的任何一首诗,但郑板桥有两句话却流传颇广,深入人心,时至今日,还经常有人挂在嘴上,或者挂在墙上,一句叫“难得糊涂”,一句叫“吃亏是福”。


这几乎成了郑板桥的代言名片,不争不抢不计较,心态平和,超然洒脱的一代文人雅士形象,就这样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凡事不能只看表面我跟你讲,怎么说是一回事,怎么做是另外一回事。什么难得糊涂,什么吃亏是福,找他买画时候你搞搞价试试,少一分钱也不行!就算吃屎也不能吃亏,爱买不买,老子堂堂“扬州八怪”,岂是浪得虚名?!




1

几乎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郑板桥小时候就是个倒霉蛋儿,原本出身富贵人家,书香门第,可轮到他一出场,家境就开始败落,日子一天不如一天。3岁生母去世,14岁继母去世,郑板桥从小跟着父亲一起生活、读书。


还算争气,康熙五十二年,20岁的郑板桥考中了秀才,成了村里的文化人,在私塾当了一名教书先生,娶妻生子,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郑板桥迷上了画画,而且越画越好。


然而,命运多舛,30岁那年,父亲又去世了,平静的生活再次被打破,家里的日子更加拮据。


毕竟祖上也是阔过的,胸怀大志的郑板桥不甘心就此平庸下去,毅然向学校递交了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带着全家漂泊到了扬州,混迹于江南书画界,以卖画为生。


这一混就是10年。


这期间,郑板桥依然没有摆脱厄运,先是唯一的儿子去世,接着老婆又死了。更要命的是,自己的画并不被市场看好,几乎无人问津。


那段时间,郑板桥可以说是穷困潦倒,一事无成,生活过得狼狈不堪。


但他依然在艺术的道路上苦苦坚持,每天走在疯狂逐梦的大街上,精神褴褛却又毫无倦意,徘徊着寻找着那虚空的欢愉,奔波着抗争着那无常的命运。


那是郑板桥人生的低谷,迷茫中,隔壁老汪对他说:“朋友啊,这生活会把你的心伤烂,可它从来就不会有一丝怜悯,再也别像个傻瓜一样的哭了,因为像我们这样的人,生来彷徨。”


郑板桥说:“别着急,总有一天,我会让你们刮目相看。”


据说,当时郑板桥的画有三不卖:“达官显贵不卖;生计够了不卖;自己不喜欢的不卖。”摆出一副牛逼哄哄很清高的样子,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什么达官显贵不卖,根本就是没人买才故意这样说的。


装逼这种事我跟你讲,一点儿都不难,完全可以无师自通。




2

清代的扬州是著名的繁华大都市,地位类似今天的上海和深圳,不但是大清朝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一个文化之都,城市的角落里聚集了一大批像郑板桥这样的所谓“扬漂”艺术家。


跟现在北漂的命运差不多,虽然你有理想有追求有艺术天分,但不代表你能借此改变人生,成功的毕竟是极少数,对大多数人来说,还不如实际一点,老老实实参加高考,然后当公务员走仕途更靠谱。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一筹莫展的郑板桥最终决定,暂时放下手中的画笔,重新复习功课,继续参加科举考试。


雍正十年,40岁的郑板桥在南京参加乡试,考中举人。


当然,如果想求得一官半职,这个学历还不够,郑板桥又到镇江继续读书深造。四年后,也就是乾隆元年,他赴北京参加礼部会试,考取贡生,获得殿试资格,喜中二甲第88名进士。


44岁金榜题名,郑板桥抑制不住心中的狂喜,发朋友圈炫耀:“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老子也有今天,哈哈哈哈!瞬间收获点赞无数。


不过,也别高兴的太早,依照大清朝《干部任用条例》,考中进士并不意味着马上就能当官,你得排队候补,等职位空缺。


要等多久?这不一定,过去实行领导干部终身制,公务员也没有离退休制度,空一个位置出来不容易,下面一堆人盯着,如果没有一定人脉关系和政治背景,又舍不得花钱送礼,等上个十年八年也是常有的事。


比如郑板桥,在北京逗留了一年多也没等到组织安排,眼看钱也花差不多了,只好又回到扬州。


这次回家就不一样了,以进士的身份回来,这叫衣锦还乡。虽然暂时还没有授予官职,但这是早晚的事儿对不对,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郑板桥时来运转,人生掀开了新的一页。




3

好事儿一个接着一个,先是得到天使轮投资,一个叫程羽宸的超级富商,也是他的超级粉丝,为了让他安心创作,慷慨解囊,资助黄金千两,在扬州二环内给他买了三室一厅,又张罗着给他新娶了一个老婆,郑板桥的生活状况由此大为改观。


更重要的是,一直默默无闻的郑板桥绘画作品不知道怎么回事,忽然在扬州书画界开始走俏,上门求画求字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他画的“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难道是跟自己身份变化有关系吗?


反正作品得到了业内的认可,郑板桥喜出望外,每天埋头创作,乐此不疲,画技日益精进,竟自成一派。


资助过他的富商程老板一看,说:“您这是不想当官了吗?”


郑板桥说:“当然想啊,我这不是在等组织安排嘛。”


程老板说:“不能光傻等啊,你得上京城活动活动,不运作一下哪儿行啊。”


郑板桥这才放下画笔,二次进京。





没什么过硬的人脉关系,也没有太多钱上下打点,郑板桥就凭着自己在艺术界刚混出来的这点小名气,用诗书画做敲门砖。


为求得权贵们的举荐,郑板桥以画相赠,并附上阿谀奉承的诗词。比如《上江南大方伯晏老夫子》、《谢大中丞尹伯年赠帛》、《读昌黎上宰相书因呈执政》、《送都转运卢工四首》等,遣词造句谄媚肉麻之程度,连自己都不忍卒读,以至于晚年编纂个人诗词作品集《后刻诗序》的时候,郑板桥专门在“后记”中撂下这样一段狠话:“板桥诗刻于此矣,死后若有托名翻版,将平日无聊应酬之作,改窜阑入,吾必为厉鬼以击其脑!”


也知道拍马屁丢人,怕后人耻笑,不惜立下这样的毒誓。


但是,这玩意儿确实管用。慎郡王允禧,康熙皇帝的第31个儿子,也是书画爱好者,对,就是大家在《甄嬛传》和《延禧攻略》里见过的那位贝勒爷,原本就对郑板桥的字画颇为赏识,再加上老郑这一通马屁拍得全无节操,王爷一高兴,举荐郑板桥到山东范县做了一个七品县令。


此时,距离他考中进士已经过去了整整6年。


接到任命那一刻,50岁的郑板桥百感交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一路坎坷,到了这把年纪才混上个正县级,你说,官场上还能有什么前途?还特么不如画画来得实惠。




4

抱着这个思想,郑板桥在任内无所作为,倒是利用职务之便,拼命宣传自己的画作,推广手段之另类,之奇葩,之匪夷所思,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比如,犯人游街示众,依照惯例,一般在脖子上挂一牌子,上面写:杀人犯王二狗,强奸犯李大孬,诸如此类。我们郑县长别出心裁,居然把自己的画连同公众号二维码挂在犯人身上游街,以此吸引流量,扩大影响。


此外,在各种场合,不管是全县干部工作会议,文联美协成立大会,还是商家开业庆典,郑县长都不忘在讲话中顺便推销自己的诗书画,称其作品广受欢迎,“索诗文者,必曰板桥。”“凡王公大人,卿士大夫,骚人词伯,得其一片纸,只字书,皆珍惜藏庋。”


吹牛逼就怕不要脸,在这种强力营销下,郑板桥的名气越来越大,书画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也是奇怪,以前特别难办的事儿,比如出个书卖个画啥的,自从当上县长以后,都变得容易起来。全县人民都以家里能挂一幅郑县长的墨宝为荣,求字画的人排成了长队,供不应求。


毕竟是领导干部,跟群众讨价还价不成体统,郑板桥干脆明码标价,向社会公开,名曰《板桥润格》:“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


只收现金白银,不接受信用卡,不接受实物兑换,更不接受赊账和无偿索取:“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体倦,亦不能陪诸君作无益语言也。”


最后还特别附诗一首:

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

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啥意思?就是废话少说,别跟我拉关系扯交情,老子一概不认,只认钱。




5

郑板桥在范县任职4年,潍县任职7年,并无政绩。史料记载,郑板桥“以进士选范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又如故,为上官呵斥。”


碌碌无为不思进取,经常被上级领导批评,职务自然一直没有升迁。但是,失之桑榆,收之东隅,郑板桥在文学艺术界却混得风生水起,如日中天,诗书画的名气越来越大。


郑板桥的名片上除了“山东潍县县令(正七品)”的官职之外,下面是一大堆吓人的头衔:山东省文联秘书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会长(常务)、山东齐鲁书画院理事、潍县文联主席(名誉)、潍县美术家协会会长、潍县书法家协会会长、潍县诗词研究会会长、夕阳红老年书画大赛金牌获得者、华语地区十大杰出人才、全国十大优秀画家、大中华区水墨竹兰石国画大师、十八世纪亚洲及泛太平洋地区文化名人。


就问你,怕不怕?我跟你讲,混艺术圈的话,这些头衔很重要。


十几年前,我收到过一封信,信中说我“蜚声文坛,德艺双馨,已被收录进《中国文化名人名录》”,请我提供个人简历和生活照片一张。


当然,还给了我一个汇款账号。


我猜他们是在《中学生作文选》上找到我名字和地址的,如果通知我入选我们村的文化名人还差不多,毕竟是蓝翔毕业的高材生,除了村支书王建国、大队会计李铁柱、妇女主任张寡妇之外,全村就属我认字多了。


可是,你直接给我整个中国文化名人,让我跟于丹余秋雨啥的列在一起,一下子把我给吓住了。花多少钱我不在乎,只是我一向淡泊名利你们也是知道的,所以我断然拒绝了。


现在想想,当年还是太幼稚了,拿出去装逼唬人不好吗?




6

乾隆十八年,61岁的郑板桥辞官卸任,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专职作画卖画。


经过十几年的运作,此时的板桥诗书画已是名满天下,卖画所得比当县长的俸禄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杭州太守曾出高价请郑板桥上门作画,郑老师欣然前往,不但挣到了一笔不小的酬金,还在杭州游山玩水,逗留数日,全程由太守接待。


郑板桥觉得这一趟很划算,在给表弟的信中兴奋地炫耀:“太守请酒一次,请游湖一次,送下程一次,送绸缎礼物一次,送银40两。郑分司认族谊,请酒七八次,游湖两次,送银16两。”


你们看看,一个正县级离退休老干部,就这点儿出息。





并不是所有的买家都像杭州太守这么大方,有些身份地位很高的大人物卖画,居然讨价还价,斤斤计较,这让郑板桥心里很不爽。


又不能硬怼,伤了和气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郑板桥便写了许多格言警句挂在墙上,以暗示买家。比如:“打松算盘,得大自在”;比如“吃亏是福”;比如“难得糊涂”。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郑板桥写给自己的座右铭,其实,都特么是写给别人的。


就像每个贪官办公室墙上都挂着一个横幅,基本上就这几个字:“厚德载物、天道酬勤、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海纳百川、上善若水、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再加上郑板桥的“吃亏是福、难得糊涂”,刚好凑齐“大中华区文艺政商届十大装逼流行语”。


其实,这些空洞的口号,不管是挂在嘴上,挂在墙上,还是挂满大街小巷,都是做给别人看的。


越标榜,越缺少;越缺少,越炫耀;越炫耀,越可笑。

















文字来源:百家号“孙继胜的小宇宙”,特此鸣谢!


《文化参考报•艺术周刊》
主管: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岭南美术出版社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71

常年征稿、征订,索样报后台留言


更多热读(点击直接阅读)

林风眠黄宾虹傅抱石张大千齐白石李可染石鲁高剑父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黄胄关良赖少其陆俨少叶浅予程十发杨之光宋雨桂吴大羽姜今卢沉崔子范王学仲林丰俗刘济荣李叔同陈卓坤陈望马文西鲁慕迅卢禹舜卢中见潘喜良刘斯奋杨福音孙其峰苏百钧刘文东黎明郭全忠莫肇生黎柱成许固令陈炳佳贾又福王子武郝鹤君李玉田罗渊李孝萱杜滋龄何家英林墉陈新华史国良董希源陈金章袁武梁江梁如洁范治斌朱涛何加林周午生马国强赵跃鹏韩天衡马顺先梁君度周京新蒋兆和张蓉叶其嘉陈骏张立辰陈子奋陈大羽李宝林吕云所罗兵纪光明林散之张旭光徐章曹宝麟孙晓云陈永正许鸿基于右任麦华三林蓝戴士和俞晓夫周刚贾科梅蒂潘行健袁炽彬张志祥罗寒蕾刘三齐范迪安郑鹤芝邹传安张铁威李苦禅林容生陈映欣金城江汉城塞尚李家馨任伯年苗再新萧朗吴长江潘天寿潘行健

020艺术观察2018年200篇精华推送汇总

中国美术家协会2019年8项大展征稿通知

林墉:人的生活比较复杂,但你自己的心窝里要一直有一块干净的地方

重磅!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在广州成立,朱小丹徐里到会祝贺并讲话

杨晓阳:很多没看懂我的作品,都是在乱说,伤害不了我,没必要在意

国际青年美术创作人才培养项目启动仪式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隆重举行

张桂铭:如果不是在上海,我可能出不了这样的画风

徐匡:人们说我艺术常青,其实没有什么奥秘,就是关注生活

蒋勋:过得像个人,才能看到美

安格尔:直接抄袭对象的画家终将成为奴隶

赵之谦:我的人生不如意,但也不乏小情趣

列维坦,百看不厌就是帅,风景油画高清200幅

速写强调“写”,而不是描!

“我不要你的马,我要你的女人”徐悲鸿听了摇头说“那些画,是不能送的”

廖继春:东方的马蒂斯,台湾的野兽派,颜色的魔术师

重磅!90岁著名画家陈金章捐赠100件写生作品给广州美术学院,向他致敬!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同步更新

商务合作、转载事宜请在后台留言

广州541794294@qq.com(微信)

深圳517172580@qq.com(微信)

如果您有意收藏平台推介的艺术家作品

请在页面右下角留言,我们将及时联系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